在天然气开采及处理过程中,泡沫问题主要源于三方面:一是高压环境下轻烃组分(如C5以上烷烃)逸出形成气液混合体系;二是胺液脱硫工艺中表面活性物质(如磺化醇类)的稳泡作用;三是高速流动导致的剪切起泡19。若不及时控制,泡沫将降低气液分离效率、增加设备腐蚀风险,并造成烃类物质携带损失,影响产能稳定性。
消泡剂需在80℃-150℃、压力>5MPa条件下保持活性分子结构稳定。例如,改性聚醚-硅氧烷共聚物通过醚键与Si-O-Si骨架组合,可在高温下维持表面张力<22mN/m(低于天然气液烃相的25-28mN/m),确保快速渗透泡沫膜。
避免与胺液(如MDEA)、硫化氢发生反应。凯密泰克特定型号采用非离子型疏水链段,不含胺基或酯基,防止在脱硫塔中降解失效。
分散性与长效性平衡
分子量控制:高分子量组分(>15,000 Da)提供空间位阻抑泡,低分子量组分(<3,000 Da)实现快速破泡;
自乳化特性:在湍流管道中可自发分散,无需预乳化工艺。
应用实证:在天然气处理厂分离器入口投加凯密泰克定制消泡剂(添加量0.01%-0.03%),泡沫层高度降低90%以上,且连续运行120天未出现活性衰减。相较于传统产品,其聚醚-硅复配技术显著提升极端工况下的持续性。
© 2005-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广州市凯密泰克新材料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
(粤ICP备2024289318号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