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单组分水性胶水生产中,消泡剂的选择直接影响涂布质量与粘结强度。胶黏剂中的乳化剂、润湿剂等表面活性物质易形成稳定泡沫,而强效消泡剂若相容性不足,会因局部表面张力差异引发缩孔缺陷(表现为胶膜凹陷或鱼眼)。凯密泰克基于动态相容性调控技术,提出以下防缩孔解决方案:
缩孔根源:消泡剂疏水组分迁移至气-液界面,导致局部表面张力显著低于周围体系,引发胶体向高张力区迁移,形成中心凹陷的孔洞。
案例警示:某汽车内饰胶厂原用有机硅消泡剂(0.05%),涂布时因气泵扰动产生微泡;提高用量至0.1%后,胶膜缩孔率达12%,粘结力下降15%。
分阶段添加策略:
研磨阶段:添加抑泡性强、耐剪切的高活性消泡剂(如改性有机硅KM-231),通过高速分散提前融合,消除大泡。
调浆阶段:选用相容性好的聚醚改性消泡剂(如KM-237),避免后添加导致局部浓度过高而迁移。
分子结构设计:
亲水链段修饰:引入聚乙二醇(PEO)增强与水性丙烯酸树脂的极性匹配,降低界面张力差。
可控粒径分布:将消泡粒子粒径控制在D50≤2μm,减少高表面能聚集点,防止触发缩孔。
协同润湿技术:
复配炔二醇基润湿剂(如KMP-120),将动态表面张力降至25mN/m以下,消除基材润湿差异,阻断缩孔形成路径。
KM-3050(聚醚-有机硅复合型):
应用场景:PVC贴合水性丙烯酸胶(固含60%)
效能:
0.4%添加量下,初始泡高从42mm降至15mm;
涂布于PE膜表面,零缩孔且剥离力保持≥98%。
案例:电子封装胶高速点胶工艺
添加0.3%后,气泡逃逸速度提升3倍,膜面粗糙度Ra≤0.2μm,连续点胶合格率100%。
行业突破:针对高固含丙烯酸胶(≥65%),采用预乳化纳米胶囊技术,使消泡活性组分缓慢释放,缩孔发生率下降90%,同时消泡效率提升40%。
© 2005-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广州市凯密泰克新材料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
(粤ICP备2024289318号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