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湿法磷酸生产中,碳酸盐含量>4%的磷矿粉与硫酸反应会释放大量CO2气体,形成300-700mm稳定泡沫层,导致萃取槽有效容积下降30%,P2O5回收率损失达5%。云南某磷酸厂使用进口消泡剂时面临两大痛点:
泡沫层厚度波动(500±100mm),料位观测困难引发漫槽事故;
消泡剂添加量>0.5kg/吨酸,且导致滤饼含水率上升2%。
切换至凯密泰克KM-8800(非硅消泡剂)后实现突破:
泡沫层厚度控制<100mm:连续投加0.3kg/吨酸,萃取槽利用率提升20%;
P2O5回收率提高3.8%:泡沫携带损失减少,吨酸磷矿粉消耗降低4.2%;
工艺兼容性:在pH 1.5-2.5、温度80-85℃环境下保持活性,不影响闪蒸工艺。
KM-8800通过三重协同破泡解决高碳酸盐矿难题:
低表面张力(<24 mN/m)快速渗透泡沫液膜,破坏CO2气泡弹性;
疏水链段包裹有机物(如腐植酸),阻断泡沫稳定源;
纳米级增效载体(粒径<1 μm)提升在矿浆中的分散性,避免局部失效。
该厂处理越南高碳酸盐矿(CaCO? 6.2%)时,采用计量泵连续添加0.28% KM-8800(按矿粉计):
萃取槽泡沫层从650mm降至80mm,漫槽事故归零;
过滤强度提升15%,滤饼含水率稳定在24%以下;
消泡剂成本年节省57万元(对比进口方案)。
添加方式:计量泵连续注入酸解反应区,优先于硫酸投加点;
稀释建议:采用工艺水1:5预稀释,防止局部富集;
储存注意:5-40℃避光存放,分层后搅拌5分钟复原活性。
© 2005-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广州市凯密泰克新材料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
(粤ICP备2024289318号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