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南方某工业园区的循环水系统中,工程师们曾长期被突如其来的泡沫潮所困扰。这些泡沫不仅覆盖水池表面,更导致换热效率下降和设备能效损耗。直到三个月前,一套基于有机硅改性聚合物的消泡剂方案被引入现场。
凯密泰克的技术团队通过现场采样发现,泡沫主要源于系统内添加的絮凝剂与残留表面活性剂相互作用。传统消泡剂虽能快速破泡,但持续效果不足,需要反复投加。
经过实验室217小时模拟测试,团队开发出具有核壳结构的消泡剂颗粒。这些颗粒在接触泡沫膜时迅速释放聚硅氧烷组分,同时保留疏水核心作为持续消泡的储备库。现场应用中,只需每72小时投加15ppm浓度,泡沫层厚度就从常年的12-15厘米降至3厘米以内。
更令人惊喜的是,该消泡剂与系统现有缓蚀剂表现出良好协同效应。循环水泵的电流读数下降4.2%,表明流体阻力显著降低。项目经理在总结报告中写道:“这种消泡方案不仅解决了表面泡沫问题,更意外提升了整个水系统的运行效率。”
凯密泰克的消泡技术证明,优秀的工业解决方案往往源于对微观机制的深刻理解。当每个消泡颗粒都成为精准作用的微型引擎,宏观上的生产难题便迎刃而解。
© 2005-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广州市凯密泰克新材料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
(粤ICP备2024289318号)